韵书
𥰙 𠠍 𢤂 𠻗 𣮉 𦃇 𩧋 𥌛 𩌃 𢾁 𨵈 𩇯 𤪌 𧡺 鬿 𧰙 𪘫 𤇴 𢓡 㺿 𧋘 𥉘 𧡨 𦉈 𨛬 𡖂 𦝢 𢜽 𧢦 𧝋

去声作阳平声

𥝈 𥳊 𦒎 𨘇 𢈶 𢖫 羿 𥰰 𩊒 丿 𤤺 𢘽 𡢖 𢢞 𢰂 𧫚 𩪧 𩍘 𤹝 𣖾 𥉆 𥉻 𩥉 𤫝 𨿠 𢄢 𩏚 𠭥 𢴨 𥄔 浿 𣨶

拼音:qí  韵部:
〈动〉
    (形声。从示,斤声。本义:向上天或神明求福)
  • 同本义
    • 祈,求福也。——《说文》
    • 掌六祈。——《周礼·大祝》
    • 祭有祈焉。——《礼记·郊特牲》
  • 又如:祈场(向神祈祷的场所);祈祝(祈求祝福);祈死(祈求速死);祈克(祈求克敌);祈祉(祈求幸福);祈祓(祈神除灾去秽);祈战(祈求战胜)
  • 请求;希望
  • 又如:祈喜(求福);祈借(求借)
〈形〉
  • 通“祁”。大 。如:祈寒(严寒)
〈名〉
  • 假借为 “畿”。古称天子直辖之地
    • 《祈父》,刺宣王也。——《诗·小雅·祈父序》孔颖达《疏》:“当作畿字,今作圻。”